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發帖

旧事重提说清明


旧事重提说清明

   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开始的一天为清明节,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,是重要的“八节”(上元、清明、立夏、端午、中元、中秋、冬至和除夕)之一。农历推算清明是以冬至后106天为标准,谓之“冬至百六是清明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按《国语》曰“时有八风,历独指清明风,为三月节。万物齐乎巽,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”。
    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亦相仿效,于此日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。在墓前祭祖扫墓,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。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,东周战国时代《孟子?齐人篇》(早年语文课本作《齐人有一妻一妾章》)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,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祭墓的祭品,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。到了唐玄宗时,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“五礼”之一,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,“田野道路,士女遍满,皂隶佣丐,皆得父母丘墓。”(柳宗元《与许京兆书》)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。

【清明节的习俗】

   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、扫墓,还有踏青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打马球、插柳、拔河、斗鸡等户外活动,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,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,活动活动筋骨,增加抵抗力。使这个节日,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,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;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,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,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。是一个富有特色,非常特别的节日。

扫墓

    清明扫墓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其习俗由来已久。明《帝京景物略》载:“三月清明日,男女扫墓,担提尊榼,轿马后挂楮锭,粲粲然满道也。拜者、酹者、哭者、为墓除草添土者,焚楮锭次,以纸钱置坟头。望中无纸钱,则孤坟矣。哭罢,不归也,趋芳树,择园圃,列坐尽醉。”其实,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,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,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。到唐朝才开始盛行。并相传至今。
   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,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,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。
本来,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,到了唐朝,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。寒食节,传起于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焚死绵山,定此日禁火寒食。旧时有的人家在这一天,不用明火,吃冷菜、冷饭、冷茶。也有在这一天不吃烟火食,以瓜果、生水为餐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,即在清明前一天,因两者日子相近,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,渐渐的,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!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,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,清明之日不动烟火,只吃凉的食品。到了明清时期渐渐不提寒食,只说清明。《清嘉录》说“士庶并出祭祖先坟墓,谓之尝坟。以清明前一日,至立夏日止。”可见,在清明之前扫墓出自于寒食,是唐代之前的传统习俗。扫墓活动在节前节后可延续十天左右,也有说从春分至谷雨期间都作清明节的。
   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。据载,古代“墓而不坟”,就是说只打墓坑,不筑坟丘,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。后来墓而且坟,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。秦汉时代,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。
   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、扫墓、踏青的习俗,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、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。清明前后各家制麻糍,艾青团,备牲醴祭扫坟墓,斫墓周围杂草,加封新土。上插竹,挂纸幡,烧纸钱,礼敬先人。谓之“尝坟”,今称扫墓。尝坟时间为清明前后十天,尝“头三年新坟”,为清明节正日,有的人以太阳没出前能与亲人相见,逐渐形成了尝早坟,早起三、五更也有。并在家中设祭祀,谓之“春尝”,俗称“清明忌日”。

附件: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。沒有帳號?註冊

TOP


踏春
  又叫春游。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。三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。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。

TOP

附件: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。沒有帳號?註冊

TOP

附件: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。沒有帳號?註冊

TOP


荡秋千

   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之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拴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
TOP

附件: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。沒有帳號?註冊

TOP



蹴鞠

    鞠是一种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内用毛塞紧。蹴鞠,就是用足去踢球,也有说是现今足球的起源。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。相传是黄帝发明的,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。打马球,也是清明游戏之一。马球,是骑在马上,持棍打球,古称击鞠。三国曹植《名都篇》中有“连翩击鞠壤”之句。唐代长安,蹴鞠有宽大的球场,玄宗、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。章怀太子墓中《马球图》,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:画上,二十多匹骏马飞驰,马尾扎结起来,打球者头戴幞巾,足登长靴,手持球杖逐球相击。《析津志》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,于清明、端午、重九击球。《金史·礼志》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。宋代有“打球乐”舞队。至明代,马球仍流行。《续文献通考·乐考》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、射柳。明《宣宗行乐图》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。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观打球的诗:“玉勒千金马,雕文七宝球。鞚飞惊电掣,伏奋觉星流。顃过成三捷,欢传第一筹。庆云随逸足,缭绕殿东头。”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。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,直至清中叶之后,马球才消失了。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,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。

TOP

附件: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。沒有帳號?註冊

TOP


   射柳

   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。据明朝人的记载,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,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,弯弓射中葫芦,鸽子飞出,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。

TOP

返回列表